Search

#積木朋友分享

曳曳的背後—請看看我 兔姑娘

  • Share this:

#積木朋友分享

曳曳的背後—請看看我 兔姑娘

不少家長都希望從網絡或專業人士身上得到一些錦囊,好讓自己得到應對孩子行為的好法子。兔姑娘希望透過這平台,一連四講,以阿德勒的理論(Adlerian Principles)跟大家看看孩子所謂「不合作」的行為,背後蘊藏甚麼心事。透過這四講,希望家長不但看見「行為」,更看見孩子的「需要」。

孩子不合作,我們要細心探索他們背後有甚麼原因,才可對正下藥。阿德勒帶出孩子不合作有四個普遍原因。這一次先跟大家分享第一種,就是大家常常會說的「引人注意」。

孩子會否有時好像明知故犯、古靈精怪,令你有時甚是煩擾,好像非回應不可?與其說「引人注意」,其實這些孩子「需要得到更多注意」。他們在關注上太餓了,可能他們成績不出眾、可能他們樣子不夠吸睛、可能他們平平凡凡。在茫茫人海中、忙碌的生活中,平凡的人不容易得到評價。成人容易把注意力分給非常出眾和非常困難的孩子,若平凡的孩子渴望被看見,就難免要施展渾身解數來叫你留意。故此這些看似煩擾的「引人注意行為」,或許要換個說法是,他們背後很需要得到注意和關心。

然而怎樣可以既不助長不合宜行為,同時也可餵養我們的孩子?以下有些小錦囊跟大家分享:
1) 行為冷處理,事後慢慢談
當孩子的不合宜行為並不危險時,家長嘗試暫時忽略,扮冷淡,暫不回應。免得孩子覺得這些行為才是得到你關注的靈丹妙藥。不過不是放任,而是當他停止下來,之後才慢慢談。

2) 在發出微小訊號時,快快給予回應
孩子的行為訊號許多時候是由小至大的。往往先是輕聲叫喚、或尾隨著你訴說瑣碎事、或是輕聲說「媽媽,你睇下」。在他們得不著回應時,行動才漸漸升級。家長若能抓住最初的小訊號便回應的話,可有助減少引發大行為。

3) 在平平無奇的時刻,給予關注
孩子要體會到,他們不一定要做轟轟烈烈的大事,才足以引到大人留意。家長可以在孩子平平無奇時,描述一下他在做甚麼。例如當孩子在畫畫,家長也可簡潔給予一句「我見到你俾心機畫畫」。孩子在看書,你可以說「你揀左本書睇」。這些短句,讓孩子知道他們平凡,也得你看見。累積了這些小經驗,孩子會更有信心,知道自己不用行為出眾,也能得到注意。

4) 定期親子時間
生活繁忙,有時確實難以在大大小小的事上都給予關注。故此家長可以與孩子定立「拍拖時間」,不論是單對單一起玩玩具、弄小食、逛街和吃美食,最重要是定期,如一星期一次。同時家長要嘗試在這拍拖時間把注意放在孩子身上(而不是事情上),大大給予孩子關注和回應。在過程中他跟你說的大小事,你都回應、多找他的美好小事給予肯定、互訴心聲。定期親子時間,有助穩固親子關係,孩子也能安然知道自己在你心目中有地位。

這些只是一些小錦囊,相信當家長能把視線從孩子的行為,轉到孩子的需要時,你們也能發揮自己的智慧好好應對。

孩子需要我們看見他。

兔姑娘簡介:
兔姑娘為過埠新娘。移民前在香港任職社工十多年,主要幫助小朋友行為情緒發展、親職管教及家長個人成長。

#積木哥哥育兒頻道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積木哥哥育兒頻道 主要拍攝不同有關育兒資訊,家庭關係,特殊教育題材的作品 希望能以輕鬆幽默的形式帶出重點
View all posts